本文内容:
人造黃油人造黃油(也稱人造奶油)一般市面常見的其外觀為淡黃色或白色,成硬型立方體、外包以鋁箔或油紙。它的主要特點是主要原料為植物油,所以其含有大量的亞麻二烯酸等多價不飽和脂肪酸(PUFA)。人造黃油所用的原料油脂,多以植物油代替膽固醇多的動物油,如在日本所用的原料為豆油58.1%,棕櫚油18.4%,玉米油11.5%,棉籽油6.0%,菜籽油0.7%,紅花油2.2%等。歐洲如法國在開始時以牛油為主,以後使用鯨硬化油、椰子油、菜籽油、花生油等。50年代末使用棉籽油、椰子油、棕櫚油的混合物,現多用葵花籽油及豆油等。美國最初使用棉籽油、豬油等,現使用豆油、棉籽油、棉籽油、玉米油、葵花籽油、紅花油等。另外,還摻一些添加物,如為了提高其風味添加一些牛乳和乳制品等,並可防止氧化和維生素A效力的降低。有時添加些著色劑如β-胡蘿蔔素,還有乳化劑,防氧化劑如BHA、BHT等。維生素A強化人造黃油每100克為4500國際單位(IU),而實際添加6000-7000IU,每人每日需要量為2000IU,所以人造黃油為維生素A的補充食品。人造黃油的營養主要有幾點:其一為熱供給源;其二含有大量的不飽合脂肪酸,可防止動脈硬化。據1979年的統計,日人攝入脂肪熱量占總熱量1-19歲為25.30%,20歲以上為20-25%,日人脂肪攝取量平均每人每日為52.4克(占總攝取熱量的22.6%)。在每100克所含熱量中,人造黃油為729大卡,米飯為146大卡,為米飯的5倍,而且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,所以青年人多吃些人造黃油是有益處的。而人造黃油的所含油脂成分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(亞麻二烯酸)可以使血清膽固醇濃度降低,因而可防止動脈硬化。作為人造黃油原料的植物油,其亞麻二烯酸含量:紅花油為75%,葵花籽油42-65%,玉米油55%左右,棉籽油、豆油約50%,米糠油為35%,玉米油與米糠油在亞麻二烯酸含相當量以***,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、米糠油與紅花油的比例調到7:3時,有增強降低膽固醇的作用。人造黃油的成分是植物性的,因此其含膽固醇量在每100克人造黃油中僅數毫克而已(棕櫚油膽固醇僅3-4%)。一方面多量含有植物性固醇(即植物留醇),能阻止膽固醇的吸收,另外大豆固醇能防止血清膽固醇的上升。多價不飽和脂肪酸(PUFA)型人造黃油,其亞麻二烯酸含量為63%,其對高血脂癥的治療是有效的。據世界醫學權威機構認為,飲食中的脂肪與冠心病,多價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(P/S)為1或1以上,較為適宜,美國認為1.0為適宜。亞麻二烯酸在必需脂肪酸或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占有重要的油脂成分,不過如果過量的攝取,將會導致腦軟化癥和溶血癥,因此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容易氧化,而生成了過氧化脂質的原因。所以希望同時攝入維生素E,在日本的高級多價不飽和脂肪酸型人造黃油中添加維生素E。維生素E能防止過氧化脂質的積存,而發生的人體老化效應,即有使人年青化的功能,並能使血液循環良好。美、西德、法、英等國,每日的油脂攝取量較多,其攝入油脂的熱量超過總熱量的40%,同時因攝入動物脂肪多而膽固醇也較多。因而致使患心臟病的人也增多。所以,美國1965年人造黃油的油分為40%,1975年油分中植物油的比重占60%,西德1974年出售的以植物油為基礎的低熱量人造黃油,其中油分為39.41%,乳脂肪在1%以下。瑞典、丹麥、荷蘭、英國等在市場上也銷售低熱量黃油。聯合國合同食品規格委員會提出的低油脂人造黃油的規定,脂肪成分為39-41%,乳脂肪成分為1%以下,水分在50%以上。人造黃油本身是脂肪,因此,含熱量高;需要使用添加劑來改造外觀和提升口感;黃豆油本來是液態的,而不是固態,必須采用氫化法將其固化-這樣就會破壞其自然屬性,產生了不利於健康的反式脂肪。雖然人造黃油有著各種好聽的名字:植物奶精、植脂末、起酥油、植物奶油,其實,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化學名稱“反式脂肪酸”。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後,卻極可能為人們的健康埋下隱患,導致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腫瘤等疾病的高發。對某些人來說更需要關註的問題是:除非人造黃油標上“有機品”,否則你不得不懷疑它是不是由轉基因大豆(或者菜籽油)制成。而對於熱量、口味、反式脂肪酸和轉基因,制造企業的應對措施是通過將人造黃油推銷成比黃油更健康或一種“功能性”食品的策略來讓你忽略以上問題。據調查,餅幹、面包、巧克力派、沙拉醬、奶油蛋糕、冰淇淋、珍珠奶茶、咖啡伴侶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“重災區”,要盡量少吃。購買包裝食品,要留意食品營養標簽,列出有植物奶油、氫化植物油、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,建議謹慎購買。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